今年57岁的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检察官陈彬常叮嘱部门青年干警:“守好群众的信任配资公司排行,是本分!”这也是他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工作16年的心得。
2024年7月,一件最高检交办的重复信访积案摆上了陈彬的案头。因不服法院判决,83岁的信访人王某辗转申诉十余年未果。陈彬接访时得知,王某曾在A公司担任相关负责人,后因涉及经济问题获刑,但其始终认为法院对其身份认定存在错误,坚称“自己不是正式员工,养老保险是自己掏钱缴的”。
受案后,该院成立化解专班。经反复阅案,办案组一致认为该案实体处理并无不当,化解信访积案的关键在于疏通心结。为此,陈彬决定先补充取证,消除信访人对原案事实和证据的异议。在连续跑了两趟社保中心后,他找到了一份关键证据——王某的养老保险费缴纳单清晰显示费用均由A公司缴纳。
“证据有了,可老人认不认这个理?”看着手中的材料,陈彬陷入沉思。王某年事已高,如何才能把道理讲清楚,让老人放下心中执念?陈彬决定双管齐下。一方面联系街道工作人员安抚信访人情绪,另一方面多次到社区食堂与王某一同用餐,主动摆起了“龙门阵”(方言,指闲聊)。
“老王,听说你年轻时参加过三线建设?”闲聊中的一个话题,让王某打开了话匣子,几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后,老人的抵触情绪渐渐消除。
2024年9月,一场“家门口”的听证会在王某所在社区举行,当地人大代表、社区党支部书记参加。最终,在各方共同释法说理下,王某心服口服,当场签署了息诉罢访承诺书。
“这些年是我钻了牛角尖。”听证会刚结束,王某就紧紧握起陈彬的手。“以后我不较劲了,一定好好过日子。”
“信访工作是用心换心,只有真正站在群众立场,讲透法理、事理、情理,才能找到化解矛盾的金钥匙。”坚守控申接访一线16年,陈彬通过办理信访案件总结出一套“四声四心”工作法,即“来有迎声、听有心声、问有答声、走有送声”的“四声”规范,以及“信访接待热心、释法说理耐心、研判案情细心、矛盾化解用心”的“四心”原则。
◎办案检察官说
“王某年逾八旬,执念很深,听不进劝。越是如此,在办案中越要多一分耐心和宽容,带着感情释法说理和人文关怀,消除老人的抵触情绪。如今,我已临近退休,将做好传帮带,从接待方式到沟通技巧,从法理阐释到情绪疏导,将积累的经验做法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干警,让薪火相传有来人。”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控申检察官陈彬说。
来源:检察日报配资公司排行
永华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